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2023年金山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已经第35次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金山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8月4日
2023年金山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工作,落实“南北转型”战略,全面推动“三个转型”金山新发展、加快打造“两区一堡”战略新高地、全力塑造“三个湾区”城市新形象,根据《2023年上海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结合区情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放”出活力,“管”出效率,“服”出便利,协同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事中事后监管,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推动政府转职能、提效能,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营造本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更好地推动金山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
二、工作措施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链条简化优化“放出活力”
持续精简优化各类审批服务事项。全面实行本区277项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健全事项清单动态管理机制,编制完善实施规范和办事指南,开展行政许可实施情况年度报告工作,加强行政许可效能监督。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备案事项,建立事项合法、程序规范、服务优质的行政备案管理制度。加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标准化管理,集中调整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推动制定公开服务指南。扩大告知承诺制覆盖范围,对各类审批服务事项广泛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举措,建立健全基于信用承诺的极简审批制度。深入开展“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改革,落实拓展全市“一业一证”行业任务,健全完善行业综合许可全流程管理制度。
深化市场主体登记制度改革。深化市场主体登记制度改革。充分尊重市场主体自主权,优化市场主体跨区迁移登记服务,便利市场主体自由进、自由迁、自由出。全面推行市场主体名称申报承诺制,健全名称争议处理机制。探索改革经营范围登记,引导企业使用全国统一的经营范围规范表述库进行标准化登记,加强登记经营范围与申办经营许可事项的精准衔接。依托企业住所标准化登记信息库,有效简化企业住所使用证明材料。深入推进高频证照变更联办“一件事”,实现变更阶段营业执照、许可证等事项“证照联办”。落实歇业备案制度,加强市场监管、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间信息共享,根据企业需求“一口办理”歇业备案手续。引导企业通过“上海企业登记在线”平台进行简易注销登记,简化优化企业注销流程,便捷中小企业市场退出。完善企业登记数字化服务平台,拓展设立、变更、注销全周期电子化登记覆盖范围。
加快工程建设领域一体化改革。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深化规划用地审批改革,建立多评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验登合一的综合审批制度。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夯实审批审查中心职能,提升网上办理深度,加快“统一入口”建设,加强审批、中介服务和监管数据归集共享,推动项目审批“一站式”协同高效办理,实现施工验收事项100%纳入。优化既有建筑装饰装修等城市更新项目审批流程,在更大范围推行建筑师负责制、“桩基先行”、“桩基+围护”合并施工许可、提前启动招标、“分期竣工验收”等举措。根据市级平台统一部署,推进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实现勘查施工监理招投标100%电子化,拓展电子招投标服务范围,逐步推行远程分散评标。全面实施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服务,落实全程网办、限时接入机制。
(二)创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过程公平公正“管出效率”
1.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深入推进综合监管改革。聚焦涉及多个部门、管理难度大、风险隐患突出的行业领域,确定一批综合监管重点事项,开展“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打造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协同监管模式。加快建设综合监管系统,开发“综合监管一件事”应用场景,推进监管流程再造、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全面实施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优化组织方式,合理确定抽查比例、监管频次、参与部门等。落实市场主体准入准营审管联动机制,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做好本区72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息推送、接收和反馈,强化“照后证前”联动监管。
集成创新多元监管方式。根据行业领域特点和监管对象状况,集成应用随机、信用、风险、分类、协同等监管方式,形成互为补充的监管“工具箱”,逐行业领域配套细化落实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健全监管规则和标准。持续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劳务派遣、生态环境等领域信用分类评价管理,基本实现重点领域信用监管全覆盖。配合搭建全市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共性支撑系统,扩大信用分类评价结果的运用。针对重点行业领域,建立健全风险评估、预警、处置和反馈机制,建设风险预警模型和应用场景,强化风险研判和预测预警。在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领域,充分运用“大数据+5G+物联网+AI+区块链”,推广以在线监管、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
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在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建立市场安全防控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实现新增40户餐饮单位纳入管理范围,深化食品生产过程智能化追溯体系建设,实现高风险及追溯目录内生产企业100%覆盖。推进药品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加强上市后产品监管,优化零售药房特殊管理药品智能化监管系统应用,守牢药品安全底线。全力预防重特大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积极推进住宅电梯领域物联网建设,探索推动其他领域特种设备智慧监管能力提升。提高危险化学品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开展重大危险源督导检查。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领域监管,完善限制类医疗技术目录管理,健全医疗机构退出机制。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动态管理,严格落实法律法规和“三定”规定明确的监管职责。推动全区各执法单位运用全市统一综合执法系统,推动执法办案“应上尽上”、执法案件数据“应归尽归”。进一步推动落实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等领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持续推动落实市级相关部门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实现区级相关行政执法领域全覆盖。
2.推动落实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依托区公平竞争审查及反不正当竞争工作联席会议,健全完善机制和流程,推动反不正当竞争、公平竞争审查两项工作有机融合。深入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严格落实政府采购、资质审批和补贴发放等重点领域审查规则,做好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工作,加大审查力度和覆盖范围,强化公平竞争审查效能。依法清理、取消各种限制性规定。积极开展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活动。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和民间投资发展政策举措,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享受扶持政策、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加大产权保护力度。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经营性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区级知识产权政策修订,鼓励企业开展专利商标布局,助力全区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和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稳步提升。严厉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的协同作用,鼓励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维权,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实施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工程,运用专利导航帮助企业提高研发创新效率。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加强知识产权运营能力,鼓励企业用足用好知识产权资产,推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完善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机制,持续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加快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集聚区建设,推动企业开展各级知识产权项目申报,全年培育知识产权优质项目企业不少于10家,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
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落实积极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实施方案,着力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要求,建立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通报和归集制度。根据全市建立的上海版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深入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深化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改革,全面提高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各类要素协同配置效率。加强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监管,持续清理招标采购领域违反统一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做法,依法纠正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一网承诺”等“四个一网”信用应用格局,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重点打造“一网证明”服务和推动“一网监管”模式建设,探索首批23个领域推进信用报告替代企业有无违法记录证明,加强信用分级分类结果综合应用。优化企业信用修复结论共享和互认机制,推动有关部门依法依规解除失信约束措施。建立“信易+”联盟,积极拓展“信易+”服务领域,推动信用建设与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三)助力经济转型创新发展,全周期提级提能“服出便利”
1.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推动“一网通办”改革向纵深发展。打造“一网通办”智慧好办2.0版,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智慧化水平,推动办事过程更智慧、更便捷。持续简化优化线上线下办事流程,推进法人、个人办理高频事项实现智能引导、智能申报、智能预审、智能审批等服务功能。优化政策和服务“免申即享”模式,推进条件成熟的资金补贴扶持等惠企利民政策和服务“免申即享”“政策体检”全覆盖。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动区级相关部门新增、优化本区特色标杆“一件事”集成服务,切实提升集成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推进“两个免于提交”,增强电子证照授权调用便利性、规范性,进一步挖掘至少10个授权代办事项,拓宽办事材料免交方式和免交范围。
打造线上线下全面融合政务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标准统一、服务同质,推动窗口端、电脑端、移动端、自助端四端联动。深化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推动综合窗口比例达到100%,加强综合窗口入驻事项的规范管理和办件数据的统一汇聚共享。持续加强“随申办”移动端建设运营,做优做强市民云、企业云两个服务渠道。创新设立虚拟政务服务窗口,推行远程互动引导式政务服务。加快线下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强化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内容供给,进一步健全完善长三角“一网通办”服务专窗布局,加强金嘉政务服务异地通办对接交流工作机制。优化拓展线上线下帮办服务,力争达到线上1分钟响应,接通率100%,解决率90%,满意率100%,线下各单位领导班子每人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帮办工作。建立线上线下“办不成事”反映、帮办、整改闭环联动机制,推动反映窗口覆盖至全区各政务服务大厅,提供兜底服务,解决企业群众疑难事项和复杂问题。
2.提升涉企服务水平
提升金融服务能级。引导银行机构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对重点领域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创新信贷服务模式,完善“湾区贷”批次担保机制,为企业提供专项信贷额度50亿元。完善一站式线上融资服务平台,入驻银行机构增至24家,整合优质金融服务产品,实现金融供需精准匹配。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坚持准公共定位,降低担保费率至1%以下,进一步扩大担保余额放大倍数。进一步推广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业务,对担保费给予最高100%补贴。
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建立完善质量政策供给,加强区域质量标杆打造和人才培育,推进第九届金山区政府质量奖评审奖励,为企业培育首席质量官、标准化总监和质量安全总监等40名以上。优化区级质量提升服务工作室,加强质量状况调查分析,加强质量提升帮扶指导,推动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攻关活动10项以上,突破一些重点领域的质量“卡脖子”项目。优化完善线上线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功能,争创NQI“一站式”服务市级试点1个,挂牌运行质量品牌“一站式”基层服务窗口9个。
完善纳税申报服务。持续优化事前精准推送、事中智能辅导、事后服务评价纳税服务体系,全面推广数字化电子发票,进一步提升退税业务办理效率。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优化电子税务局功能,不断丰富系统应用场景。持续打造“15分钟办税服务圈”,完善纳税申报多税合一、数据预填、报退合一等纳税申报便利化服务,推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出口退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退税、误收多缴退税办理流程改造提速,进一步压减企业纳税时间和成本。依托系统数据交互,开展退税审核分级分类处理,采取“白名单式管理、联动化运行”模式,实现退税申请一键审批。
3.提升科技创新能级
持续做好创新主体培育。聚焦“1+4+3”现代产业体系,吸引一批高能级、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创新企业落户。着力引进和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鼓励和培育龙头企业引领上下游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协同发展,组建产业创新共同体。持续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申报和服务工作,优化高企扶持政策,深化高企培育库,建立高企联系制度,探索高企预审机制,争取2023年底全区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50家。加强创新企业梯队建设,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激励,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实施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支持企业与区内外高校和研发机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发展。加快聚集一批高能级科研机构,推进国家级、市级创新载体建设,提升上海湾区科创中心研发创新功能,培育壮大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研究院、上海湾区疫苗谷医学评价中心、上海湾区中科生态数字港等平台载体,积极构建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围绕标杆型孵化器建设要求,加大本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力度,大力推进国家级、市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着力提升本区科创载体能级。充分发挥张江专项资金政策作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制定《张江高新区金山园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推动园区能级提升。承办2023年“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金山赛区活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公共创业服务机构与长三角知名院校之间政策、服务、资源对接,在金山布局建设院校创业指导站和大学生创业平台。
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深化工业互联网“千百十”行动,打造“一链一平台”,启动建设3个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30家以上“链主”“链族”企业,推动300家以上中小企业核心业务上云上平台。加快园区数字底座建设,推动高新区“基于数字孪生的园区产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和碳谷绿湾“平台+智慧园区”建设,促进园区和企业数字应用融合。加快建设上海湾区软件基地,全力开发建设中科生态数字港和上海湾区东湖国际创新中心两大项目,重点培育数字经济、生命健康和人工智能等产业,引进和培育20家优质数字技术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建设,为传统产业数智化改造升级提供支撑服务。深化政企、校企、企企供需对接“揭榜挂帅”和“问榜制”等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数字化转型实际困难。全年开展专题路演、政策宣讲等数字化转型系列活动不少于20次。
4.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行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各类投融资政策和工具作用,用好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重大项目工作专班机制、招商引资项目要素保障机制。强化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云招商、基金招商等模式,加大新赛道、未来产业的招引力度,发挥好市级平台资源,强化区镇两级联动,形成特色招商引资良好氛围,扩大“上海湾区”城市品牌影响力。强化加强项目审批全流程跟踪服务和全方位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用好市级“重大工程”“两个一批”等项目推进机制,深化“拿地即开工”产业项目“绿色通道”、“全程代办”等服务品牌。加强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辅导等提前服务供给。落实资源性要素指标“六票”统筹政策,建立健全项目审批管理组团式协调服务机制。
恢复和提振消费行动。持续打响“金山购物”品牌,积极挖掘老字号品牌价值,发挥生态优势,开发集观光游览、品尝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休闲农业系列产品,清理消费领域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消费潜力和活力。促进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加快恢复,紧密围绕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和金山滨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两大文旅高峰项目,全力打造“金山如画”全域旅游品牌,成为长三角地区休闲度假消费的新胜地。支持会展行业提升能级,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规范发展。
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支持外贸企业开展贸易促进和供采对接,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发挥稳外贸政策综合效应,推动海关高级认证企业享受降低单证审核和货物查验率、加快通关速度、实施优先查验等多项通关便利措施,扩大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加大国际外贸金融服务支持。支持推动区内重点生物医药企业,申请获取上海市生物医药进口研发用物品“白名单”资质,持续释放便利化政策红利。
(四)有序推进保障措施落地,全方位储势蓄能“保出发展”
1.精准发力完善政策保障
推进助企纾困政策落地。加快释放稳增长政策综合效应,狠抓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持续为市场主体减负增能。全面落实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等各项税费优惠政策。鼓励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差异化贷款延期方式,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贷款模式和线上续贷产品,支持正常经营的中小微企业融资周转无缝续贷。引导银行机构实施减费让利,减免账户管理费、结算手续费、开户费、票据工本费等各类服务费。
加强涉企政策宣传解读。依托“随申办”企业云和“一网通办”惠企服务专栏构建升级“政企直连”通道,提供事项办理、信息查询、政策解读、特色专栏、涉企档案等服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优化智能精准推送,向区内企业便捷送达相关涉企惠企政策,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搭建与企业沟通交流“云平台”,形成“功能多元化”“课程模块化”“受众规模化”的“非接触式”政策解读宣传新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政策宣传解读,建立政策发布、解读、宣传三同步机制。加强对窗口服务人员、代办员、企业服务专员的政策和业务培训。
2.靶向施策加强人力保障
做好援企稳岗服务举措。细化落实援企稳岗扩就业政策,配合市有关部门加强全市统一公共就业服务数字化平台应用。深化企业员工录用“一件事”和就业参保登记一体化改革。开展“职在湾区·创享金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系列活动,36场“春风送岗·职在湾区”“人人乐业”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持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开展云南普洱市对口四县4场线下专场招聘会,1场线上直播带岗活动,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深化“创·享金山 成·在湾区”品牌影响力,鼓励引导“家门口”创业。推出《令人心动的创业园》第二季8期、“四季”创业沙龙6场、金山区创业创新大赛等系列活动,深化建设院校创业指导站,全面落实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深化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首席技师资助项目,新增资助项目10个,推动区域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针对青年见习就业、长期失业青年、金山籍回流人才、农村劳动力4类群体出台相关就业补贴政策。
持续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建立优化专项服务机制,支持重点科研单位引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梯队培育创新研发人才。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工作,计划新增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不少于1家,开展3项博士后科研项目。不断完善“1+X+Y”人才政策体系,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进一步完善住房、教育、医疗等人才政策和服务,大力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提升人才服务数字化水平,优化完善“上海湾区人才服务平台”,不断升级“金英卡”服务内涵。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持续加大各类人才公寓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筹措力度,重点解决新市民、青年等群体住房需求。
3.均衡普惠托底民生保障
加快推进智慧医疗和跨省结算。加快推进智慧医疗创新,优化升级“便捷就医服务”应用场景,丰富“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场景,推动实现“脱卡”就医和购药。积极响应本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督促指导区内定点医药机构接入医保电子处方中心,实现全区范围内定点医药机构的处方流转。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推进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提高异地就医的医疗保障服务体验。
多渠道扩大托育服务供给。推进“学龄前儿童善育”民心工程,持续增加普惠优质的托育资源供给,新增普惠性托育点,力争托幼一体幼儿园占比60%以上。拓展托育服务类型,提供多元服务,启动“社区托”试点,开展“宝宝屋”托育服务,计划完成区内覆盖率100%,满足婴幼儿家庭免费一年12次入托的需求。丰富科学育儿指导,做亮“金小囡”启航工程,每年为全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不少于10次线上线下公益免费的精准科学育儿指导服务。提升从业人员素养,制定推进公办园教师育婴员培训方案,组织50名教师参加中级育婴员培训。依托上海开放大学联合开展托育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培训,组织100人线上线下职后培训,联合区红十字会将从业人员急症救助培训率提升至100%。
推进社会救助资源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和“救急难”工作机制作用,统筹整合各类救助资源,做好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加强“社区云”推广应用,融合“线上+线下”方式,深化“政策找人”工作机制。依托上海民政救助信息管理平台,加强低收入人口线上动态监测,及时发现救助线索。完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网络,计划新增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家、助餐服务场所4家、示范睦邻点20个。持续推进智慧养老院建设,计划建设1家,试运行“养老院+互联网医院”模式,提升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能力。完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模块整合,围绕老年人高频服务事项,深化高龄独居困难老年人应急呼叫项目,加快数字服务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
三、统筹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法治政府等工作。对改革事项进行清单化、表格化管理,各责任单位要按照工作职责,主动安排部署、研究推进,形成狠抓落实的工作合力,按照时间节点切实推动改革工作落地。
突出示范引领。以城市数字化转型为牵引,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流程再造,加强标准化支撑,加快落实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办事指南编制、业务手册编制、网上办理等标准规范。充分调动各方面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各部门推出更多首创性、引领性、示范性的改革创新举措。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有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进一步增强改革动力和创新活力。
加强宣传推广。鼓励各部门注重总结工作开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形成可复制的成功经验,推动面上工作开展,及时提炼总结,通过简报、总结等各种形式及时交流改革工作经验。加大改革政策解读宣传力度,进一步畅通政企政民沟通渠道,主动上门送政策、送服务、解难题。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提升企业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