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持续深化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行动方案

字号:

上海市徐汇区持续深化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徐汇区营商环境的国际竞争力,按照《上海市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持续深化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行动方案》(沪委办〔2021〕6号)的工作要求,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提升服务能级,优化便捷高效政务环境

  (一)提升线上智慧政务服务水平。根据系统集成、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要求,全面梳理本区接入“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持续拓展和优化公共服务事项覆盖面,实现政务服务可网办能力达到95%以上,实际办件网办比例达到75%;推广在线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电子签名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实现企业高频事项(年度企业办事频次前20%的事项)全覆盖;完善企业主页建设,推进一批基于企业专属网页的精准化服务应用场景;明确长三角跨省通办实施方案,接入长三角跨省通办高频事项;推进智能化服务,选取个别事项推进“个性指南+智能申报”,开展极简易用办事指引,提高智能咨询准确率达到70%;选择部分高频事项,实行“无人干预自动审批”。

  (二)强化线下综合自助服务功能。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与管理,落实“两个免于提交”,扩大综窗受理事项范围,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比例提升到80%以上,综合窗口收件准确率达到90%以上,提高综窗事项当场办结比例;推出区级“企业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对现场检测查验事项全面推行“预约式”服务;探索建立“窗口事务官”制度,加强对窗口人员的审批授权,授权窗口直接完成业务办理,不适宜直接向窗口授权的,可通过在线审批或向行政服务中心派驻具有审批权限的工作人员等方式,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打造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和15分钟服务圈,加强自助终端集约化、智能化建设,推进自助终端进楼宇、社区、园区和银行网点,完善自助机远程咨询功能,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和自助式服务。

 (三)做强“随申办”APP徐汇旗舰店。完善政务服务地图应用建设,推动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的手机端办理。以学有所教、健康医疗、幼有所育、文旅休闲、交通出行、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为主题,梳理汇集本区政务服务和社会服务资源,做好网上和移动端办事入口的汇聚整合,优化主题路径,为公众提供优质便捷的线上办事指引;丰富随申码、电子证照的应用场景,探索数字生活服务体系;加强街道镇旗舰店的建设,推动徐汇旗舰店用户访问量及关注度有较大提升。

  (四)逐步实现电子印章普遍应用。运用电子印章公共平台,有效支撑政务服务全程电子化办理,按照《上海市电子印章管理暂行办法》及电子印章地方标准,执行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档案应用制度。扩大电子印章在政务系统、公共服务、社区服务、商事领域、跨境贸易的应用,逐步实现电子印章在政府服务和商务活动中的普遍应用。

  (五)强化政务服务满意度评价。强化政务服务反馈机制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根据政务服务“一次一评”、“一事一评”工作规范,按照要求推行以离场评价和线上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落实前台与后台、大厅窗口(含园区)与职能部门“好差评”评价确责要求;推进评价和回复公开,落实“差评”和投诉问题调查核实、整改和反馈,加强“差评”问题整改,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六)探索“两网融合”管服结合范式。发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在高效、精准、智慧的城市治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作用,深入推进“两张网”双向赋能,加快推动城区数字化转型,重点推动数据深度融合、推动算法算力融合、推动应用场景融合和推动体制机制融合“四个融合”,寓管理于服务,使“两网”走向“一网通治”,真正让企业群众办事更省力、更省心,让城市运行更加高效、更有温度。

  二、对标最高标准,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一)打造企业开办注销最佳服务链。优化办事流程,力争实现具备条件的各类企业均可以使用无纸全程电子化方式办理设立登记。系统梳理整合一个行业涉及的多个审批事项,实现审批条件标准化集成。进一步简化企业注销登记程序和材料,提供企业“套餐式”注销服务。运用“一窗通”系统实现企业注销申请跨部门预检、清税证明实时传送;运用电子营业执照管理系统,大力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在市场监管、税务、人社、公积金、商业银行以及金融、网上平台、网络交易等领域应用,年内力争实现电子营业执照下载率占存量企业的30%;实施企业名称告知承诺和住所、经营范围自主申报,大幅减少人工干预,加强宣传引导,支持新行业、新业态,实现符合条件的企业设立登记“即报即办”;建立完善“住所云”等全区共享数据池,力争年内实现50幢楼宇、园区及各街镇各5条重点路段沿街商铺纳入住所云,并推动跨部门复用共享,着力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催生更多新市场主体;巩固和优化企业开办“一表申请”和“一窗发放”措施,倡导企业在“一窗通”上“一表申请”完成所有开办企业事项,以及办理企业开办所需发票、就业参保、公积金等事项;探索拓展企业简易注销适用范围,进一步压缩企业简易注销办理时间。

  (二)便利建筑许可办理。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全流程、全覆盖改革要求,依托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审查中心,搭建多部门会商协调平台,建立入驻中心的部门和市政公用服务单位协同工作机制,实现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相关事项纳入审批审查中心一口收发和协调服务,形成“前台一窗收发、后台联合会审”的审批服务新模式;扩大改革覆盖面,逐步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审查中心办理事项范围由社会投资项目延伸拓展至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推动在产业园区实施区域综合评估,市场主体在已完成综合性区域评估的区域建设项目无需再进行相应的评估评审,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优化财产登记服务。优化房地产交易业务联办,将企业间存量房转让除契税外的其他税种征缴后置于登记环节,打破本区注册企业只能缴纳买卖本区房产发生税款的限制,优化个人在线缴纳房地产交易税费服务,落实“最多跑一次”事项范围由企业间不动产转移登记扩展到所有不动产转移登记;继续巩固企业间不动产转移登记“一个环节、90分钟”办结改革成果,登记部门提供现场缴契税即发证服务;网上缴税开通后,基于不动产登记电子权证的协同互认,扩大电子权证应用场景,引导企业、市民申领电子权证替代纸质权证,并提供自助打印机打印服务;优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支持应用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合同、电子材料,强化身份核验,简化提交材料,按照要求落实在线领取登记费电子票据;按照“受理下放、审核集中”管理模式要求,落实逐步实现不动产登记“全市通办”相关要求。

  (四)落实获得用电用气用水要求。对标获得用电改革经验,落实供水、供气、网络等市政接入办理全过程一门式集成服务和帮办服务相关要求,开展帮办服务;按照市政接入涉及的工程规划许可、绿化许可、路政许可、占掘路许可、物料堆放许可等实行全程在线并联办理的相关要求,推行接入工程告知承诺制。

  (五)推进办税服务便利化。持续推进办理税费便利化,落实缴纳税费综合申报改革要求,按照“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要求,除个别特殊、复杂事项外,2021年基本实现企业办税缴费事项可网上办理,个人办税缴费事项可掌上办理;2021年力争建成全国统一的电子发票服务平台和税务网络可信身份系统,建立与发票电子化相匹配的管理服务模式,增进市场主体发票使用便利,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智慧税务建设;推行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减轻纳税缴费负担;加强政策宣传辅导,向纳税人精准推送税收优惠政策提示提醒,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实现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政策“应享尽享”。

  (六)提升贸易服务水平。深化海关创新制度复制推广示范区建设,与徐汇海关深入合作,为企业通关提供便利服务,推进检验检测、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等领域制度创新落地。鼓励现有贸易型企业做大做强,争取引入贸易型总部企业,鼓励引导我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探索推动传统制造和贸易企业利用电商手段拓展外销渠道,推动我区对外贸易总量增长。

  (七)深化金融助企服务。持续优化普惠金融服务和企业上市服务,挖掘引进符合本区产业导向的标杆性金融机构;推进徐汇区金融服务(信易贷)平台建设,深化漕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设,运用金融科技赋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线上信贷金融服务;加强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等,推动财政、税务等公共数据及各类信用信息依法合规向金融机构开放,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效率和覆盖面;搭建交流平台加强政银企合作;加大自贸区金融改革对接力度,推动FT账户拓展,助力有跨境结算的企业开立FT账户,拓展受益企业范围。

  (八)做优知识产权服务。健全知识产权服务和保护体系,落实知识产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支持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项目,实现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发挥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和维权援助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举报投诉集中处理平台,实现“一门式”受理、“一站式”解决;推动知识产权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和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建设,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及创新策源功能;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水平,深化两大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四个运营中心、六个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基地(指导站)建设;推进质押融资、专利导航、知识产权托管服务,探索开展证券化项目,促进知识产权与区域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和产业融合。

  (九)强化劳动力市场监管和服务。完善就业监测机制,加强监测指标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实施规模裁员应对预案、失业人员帮扶预案及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的“1+3”预案,密切就业和劳动关系部门前后端配合,形成工作闭环,联动化解劳动关系矛盾;聚焦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衔接,选择1至2家劳动争议多发的街镇或园区,建设较为完备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探索设立劳动仲裁派出庭;健全劳动者权益保障预警处置机制,强化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综合治理,依法惩处欠薪、欠保等违法行为;充分发挥人社服务专员作用,宣传落实市区各项“稳就业”“保就业”政策,为企业减负担、增活力,夯实重点企业用工常态化服务机制;创新公共就业服务,联动社区营造宜业、乐业氛围,发挥“青年乐业起点”“创业梦之星”品牌双引擎作用,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就业服务新平台,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加大对新就业形态的扶持力度。

  (十)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生态。推进创新创业载体体系化建设,引导各类载体向“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支持科研院所、高校、领军企业开展科技载体建设,加强政策扶持与评价监管,举办“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徐汇区赛区活动;实施徐汇新一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建设区域型TTO核心服务平台基础设施,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服务团队,以科技成果转化“一件事”主题服务赋能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优化人才服务,推进“光启创客”人才计划,落实人才落户、安居等政策,加快人才引进集聚。

  (十一)提升司法审判执行效率。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对标“执行合同”指标,持续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和庭审记录改革试点工作,实现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以电商平台知识产权案件为试点,推动网上要素式立案、网上材料递交、电子送达、在线异步审理等系统功能的实现,不断提升全流程网上办案水平;贯彻落实网上立案无纸化机制,确保当事人在网上诉讼服务平台提交起诉状后无需重复提交纸质版本,提高当事人的体验度;优化随机分案工作制度,推进随机自动分案系统与繁简分流、审判团队改革、审判专业化建设有机融合;根据市级部门统一部署,推进提高法律文书、律师电子职业证电子送达应用率,与金融机构、电商平台协同探索电子送达地址确认机制,依托市高院电子送达平台扩大使用电子送达文书的范围,提高送达效率;加强宣传培训,确保律师及相关法律从业人员了解执行人无需预交申请费等诉讼费用减免及其他便利化措施。

  (十二)完善破产退出机制建设。对标办理破产指标,进一步提升破产案件办理质效。将破产案件纳入长期未结案汇报范围,由专业法官会议督促审理进度和预结案时间,缩短破产案件审理周期;加大破产案件网拍处置力度,处置破产财产原则上采取网拍方式,落实网络拍卖专人负责制;规范破产审判工作机制,完善破产事务办理工作规范,明确涉破产信息查询、财产接管、协查、处置等流程办理程序;完善破产管理人分级管理,强化破产管理人履职保障,按照相关规定,在管理人决定书中予以明确并依法保障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落实权益未受到调整或者影响的债权人、股东不参加重整计划草案表决的制度;建立破产案件财产处置联动机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提高财产处置效率。

  三、深化改革创新,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一)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复制“一业一证”改革经验,按照证明事项和舍弃经营许可事项清单,加强依法依规建立告知承诺信息归集和推送工作机制,及时归集至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公平竞争审查,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社会监督,开展政策措施抽查,及时清理涉及市场准入的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文件,保障市场主体平等准入。

  (二)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按照鼓励创新的原则,探索创新监管标准和模式,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落实关于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加强“黑名单”制度管理要求,强化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审慎将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探索“包容期”“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等监管创新;强化从轻处罚相关规定贯彻落实,对采取非强制手段能够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着力推行柔性监管、智慧监管,体现监管执法的“徐汇温度”。

  (三)强化新型信用监管。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体系,推动各部门建立更加精准的行业信用评价模型;加强事中信用分类管理,根据信用等级高低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推动公共信用信息嵌入业务系统和执法监管系统,构建事前信用承诺、事中分类监管、事后奖惩修复的监管体系;按照统一部署,清理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惩戒措施;健全信用修复工作机制,鼓励失信主体自我纠错。

 (四)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效能。优化“双随机+网格化”工作机制,聚焦学校、养老机构、商业综合体等重点载体开展涉及食品安全、特种设备、药化医械、价格稽查等多条线全面检查,强化“双随机”检查问题发现率;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强化重点监管领域数据归集共享及人员配合,扩大跨部门联合抽查的领域范围,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完善区部门联合抽查联席会议制度,动态调整并发布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制定并实施联合抽查年度计划,确保随机抽查事项“全覆盖”。

  (五)推进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透明高效。对标国际最佳实践,提升电子化水平,推动建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规范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市场。扩大“一网交易”的覆盖范围,按照市级部门统一部署,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逐步纳入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开展交易;参照市级公路养护项目实现授权支付模式,推动公路养护项目执行。

  四、完善营商机制,全方位强化企业服务

  (一)促进惠企政策落地实施。配合市级部门加快惠企政策“一窗通办”系统平台建设,按照要求落实新出台涉企政策一个月内100%在企业服务云归集发布;对已出台涉企政策的集中梳理,形成《惠企政策清单》和《涉企公共服务清单》,并按照市级部门统一部署集中发布;探索对现有惠企政策进行分类梳理和标签化管理,加强企业与政策匹配对应,依托“汇治理”小程序、企业专属网页、惠企政策专窗、企业服务云等途径,进行政策主动精准推送;鼓励推行惠企政策直达服务,对减税降费、资金扶持等惠企政策,探索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精准提示、智能办理,推进普惠政策“自行申报、网上办理、不来即享”;各部门加强联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惠企政策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政策的知晓率、通达率,切实解决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二)深化“店小二”帮办服务机制。按照帮办职责、范围及流程等服务规范,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建立帮办机制,设立帮办队伍,对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专业化的高效服务;为全市集中公布以企业服务优秀个人或团队命名的企业服务工作组(站)推荐徐汇优秀团队;依托“一网通办”建立帮办服务平台,加强帮办服务平台与行政审批平台系统对接,审批信息同步推送给企业和服务专员,支持企业服务专员及时协调帮办。

  (三)完善楼宇园区服务“软”环境。加强与楼宇园区运营方联动,做好企业网格化服务模式,探索在有条件的园区设置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办理点;支持楼宇园区在政策解读、业务培训、项目办理、政策兑现、诉求解决等方面更好地服务企业,支持楼宇园区在政策和资源对接等方面的探索创新;针对重点产业制定专项服务清单和个性化服务清单,提供清单式点菜服务;与楼宇园区联动加强招商安商稳商。

  (四)提高涉外服务水平。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运用“一网通办”国际版功能模块,为重点外资企业境外人士来沪提供便利化服务;加强跨部门的外资重点项目推进;搭建海外高端人才服务平台,开展“外专服务入园区、入楼宇、入平台”试点服务,推进外国科技人才无犯罪记录“告知+承诺”制,落实在创业期内通过科技载体申办工作许可,为外资企业和境外人士提供高效、便捷、精准的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

 (五)持续完善多元化纠纷化解。建设区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积极推动各类调解组织及公证、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其他非诉争议解决机构规模化入驻;健全与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和银行业纠纷调解中心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助力各类行业纠纷的快速妥善处置;发挥“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等职能,开展送法上门的分类定制司法服务,强化社区法官团队制度化建设;加大委托调解工作力度,引导鼓励通过先行调解等方式解决问题,完善人民调解、行业调解、专业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机制,提高案件调解启动率、成功率;扎实推进“八员一者”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管理,切实发挥为法官办案和为群众诉讼减负增效的职能。

  (六)畅通政企政社沟通渠道。落实本市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的具体办法,畅通企业诉求渠道,充分利用网上政务平台、“两微一端”、民营企业发展论坛等政企沟通协商平台和机制建设,健全畅通便捷的政企互动平台;建立定点联系、定期走访、会议论坛、营商环境监督员、营商环境咨询专家等常态化制度化的政企沟通机制平台,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施策;适时开展优秀企业家评选,弘扬企业家精神。

  (七)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按照长三角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依托三省一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合作机制,探索跨区域合作模式,以知识产权服务为主要突破口,建立长三角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联盟常态化活动机制,搭建平台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项目建设;加强创新协同、平台协同、产业协同和民生协同,积极开展创新、平台、产业、民生和政务等领域高水平合作,加快打造一批创新创业标杆性企业和高水平园区,服务上海、服务长三角和国家发展大局,进一步彰显徐汇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五、强化部门协同,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保障

  (一)夯实工作机制。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注重部门间沟通协调,强化内部协调落实,明确落实营商环境工作任务分管领导和联络员,聚焦方案任务细化实施计划,主动发掘提供典型案例、创新举措等素材。按照要求,总结提炼并及时报送典型案例和创新举措,每半年形成本单位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形成亮点突出、多点齐进、条块联动的全面改革格局。

  (二)加强督查落实。强化监督考核和推进落实,确保每项任务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鼓励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创新突破,争取更多先行先试,不断挖掘徐汇特色做法成效。高质量完成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联合督查、全市营商环境考核评价工作。

  (三)强化营商宣传。将营商环境宣传推介纳入工作重点,各部门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开设“优化营商环境”专栏,持续开展常态化的营商环境宣传活动;及时宣传报道徐汇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和取得成效,加强对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组织开展政策进园区、进楼宇的宣传解读工作,通过微视频、专题片等有效方式,加强政策宣传培训,提升徐汇优化营商环境的感知度和影响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