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 持续推进杨浦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的行动计划

字号:

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持续推进杨浦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的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上海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持续推进杨浦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加快提升杨浦城区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对照《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和《上海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杨浦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把握营商环境创新试点重大机遇,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立足杨浦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加强改革系统集成为核心,以“扬优势、解难题、树品牌”为目标,积极争取承接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一批市场主体关切的改革攻坚任务、落地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培育一批具有杨浦特色的营商服务品牌,推动杨浦营商环境迈上更高水平,为增强区域经济韧性和活力,加快建设“四高城区”提供有力支持。

  (二)主要目标

  以“坚持一个标准、立足两个维度、打响三张特色牌、当好四重身份、深化十大品牌”为导向,即坚持“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一个标准,立足“严格落实规定动作,做优做亮自选动作”两个维度,打响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杨浦国家创新型城区、“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三张特色牌,当好“首席服务员、最佳合伙人、金牌店小二、全程护航者”四重身份,升级推出“首席服务员”、税立方·2022、“海聚英才·杨浦在线新经济未来人才实验室”、科技园区联合创业投资基金、“扬帆”信易贷、专精特新企业“加油站”、乐业空间·灵活就业、“杨浦三秒”掌上办、长三角创业“一件事”、接力营商服务·最后一公里”等营商环境十大品牌,全方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要素升级创新杨浦品牌、全天候提升政务服务品质、全链条优化市场法治环境,努力营造创新要素汇聚融合、市场主体活力迸发、各类英才近悦远来的最暖城区。

 二、重点任务

  (一)全方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当好“首席服务员”

  1.畅通企业开办退出渠道。优化开办企业“一窗通”办事流程,推广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等应用,助力企业设立登记无纸全程电子化。为新经济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开辟注册登记“绿色通道”。持续推进“一业一证”改革,推动行业综合许可从新办向变更、延期、注销全环节拓展,逐步扩大改革行业范围,继续深化“证照分离”和企业年报“多报合一”等改革。拓展企业简易注销程序适用范围,进一步压缩企业简易注销办理时间,提升市场准入、经营、退出便利化水平。

  2.提升投资和建设便利度。落实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在土地供应前开展相关评估和现状普查,企业拿地后无需再提供清单内的评估评审报告。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立项、用地、规划、施工、竣工验收等各审批阶段“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网通办、限时完成、一次发证”。做实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审查中心功能,全面推行联合会审、联合监督检查和综合竣工验收等“一站式”服务。深入推进“多测合一”,优化联合验收实施方式,实现“一次委托、统一测绘、成果共享”。清理审批中存在的“体外循环”“隐性审批”等行为。

  3.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持续开展打击知识产权侵权专项行动。依托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办公室、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等平台,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快速审查、确权、维权一站式纠纷解决方案。开展银企对接活动,鼓励商业银行在园区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集中授信业务,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争取上海市版权交易促进联盟落地杨浦。

  4.持续优化涉外营商环境。加强外商投资企业权益保护工作,办好政企合作问计问需圆桌会议,全力服务外资企业稳定运营。加强与市外国投资促进中心等机构对接,发布杨浦引资规划、亮点和资源,大力引进和培育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联合杨浦海关持续开展RCEP政策宣贯培训,帮助企业用好高水平经贸规则,提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依托创智天地服务贸易示范基地,加快培育一批数字贸易重点企业,打造具有杨浦特色的数字贸易生态圈。主动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组建区域进出口联盟,开拓跨境电商等多元化外贸市场。

  5.充分释放惠企政策红利。认真落实国家减税降费、市场保供稳价、稳外贸等各项政策,强化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外贸企业、制造业企业支持力度。加强政策供给,发布《“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产业集聚发展若干政策》《杨浦区关于推动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若干政策》等专项政策,落实好区企业技术中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扶持政策。推动财政扶持资金直达企业,加快落实区产业扶持政策,提升区级财政扶持资金拨付速度,精准助力市场主体提质增效。

  (二)全要素升级创新杨浦品牌,当好“最佳合伙人”

  1.优化人才综合服务体系。发挥杨浦高校资源集聚的特色优势和在线新经济企业的主体作用,市区联动建设“海聚英才·杨浦在线新经济未来人才实验室”,打造在线新经济创新人才培养地、创新项目首发地、创新文化传播地。把握杨浦入选上海首批海外人才新政先行先试区契机,精心打造人社“4S”工作室品牌,推进人才政策“触手可达”。创新区校合作新机制,与区内7所高校共同推出高校校友服务计划,并覆盖扩展至全球高校,从载体空间、政策服务、活动组织、人文关怀、海外联络等角度,为海内外校友提供全方位立体式服务,激发海内外校友回杨浦创新创业的激情。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多渠道多主体增加人才公寓和租赁住房,持续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尤其是青年才俊扎根杨浦。

  2.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全力支持上海技术交易所围绕建设国家级技术要素市场的目标开展创新试点:参照碳排放权注册登记、证券登记结算机制,在高校院所试点建立技术权益登记体系;引导财政资金支持的成果优先进场交易;简化技术交易领域行政事项办理流程与材料,试行“一证通用”制度,探索将技术交易凭证作为科研创新行为的计量依据。发挥金融投资在科技成果评价中的作用,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着力打造一批大学科技示范园,强化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辐射带动等核心功能,推进科技成果就近就地转化。配合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深化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探索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

  3.盘活用好土地要素资源。加快组建杨浦滨江市区整体开发前期工作专项工作小组和区域性开发公司,加快复兴岛和滨江中北段土地成片收储,为杨浦新一轮创新发展提供载体空间。适应未来产业发展跨界融合和高端智能的需求,加强对“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等重点区域的用地保障,引入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以“带产业项目”挂牌方式供应土地,并实行地价和项目绩效挂钩,拓展存量低效工业用地盘活路径。探索建立按照规划期实施的总量管控模式,按需优化规划布局,灵活制定实施计划,统筹用地规模和指标。顺应创新回归都市的浪潮,推进环同济、环上理工创新街区建设,通过土地多元利用、功能混合和产城融合等方式,促进科技创新和城市更新有机融合,打造具有杨浦特色的创新街区新范式。

  4.强化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修订科技金融服务政策,优化贴息贴费、融资奖励等扶持方式,在“批次贷”等产品基础上,设计推出“专精特新”企业贷、知识产权研发人员贷等政策性金融产品。全新升级区信易贷平台,推进公共信用数据在普惠金融领域应用,支持金融机构运用纳税、社保、住房公积金等数据为企业精准画像,提升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覆盖面、可得性和便捷度。整合投资基金、银行、担保机构等资源,建立分行业、分阶段的企业投贷信息推送和对接机制,加大综合金融服务力度。实施“浦江之光”闪耀杨浦专项行动,发挥知名投资机构、券商等作用,完善拟上市企业前瞻发现、梯队培育机制,支持更多创新企业在科创板、北交所等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三)全天候提升政务服务品质,当好“金牌店小二”

  1.精简优化审批服务。围绕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扩大“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覆盖面,新增一批“一件事”集成服务,优化提升已上线的36项“一件事”功能,助力企业办事从“能办”向“好办”“愿办”转变。按照申请条件预判、申请表格预填或取消申请表格、申请材料预审等改革要求,积极探索“好办”服务,大力推行“快办”服务。全面落实“两个免于提交”,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费用、减时限、减跑动,更加便利企业办事。

  2.深化精准主动服务。全面提升“一网通办”平台服务能力,实现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服务全覆盖。完善“随申办”杨浦区旗舰店服务功能,开发上线手机端证照到期、逾期提醒等利民惠企创新应用。加强区级“市民主页”“企业专属网页”建设,新增一批区级政策“免申即享”服务,为企业用户提供“亲商政策360”,推出政策一览、政策申报日历查看及提醒等功能,实现服务事项点单式申请、非接触式办理,企业信息精准匹配。持续发力长三角“跨省通办”,拓展更多跨省通办合作省市区县,深化高频电子证照跨区域互认应用。

  3.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级。以城市数字化转型为牵引,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立健全线上线下帮办制度,线上落实“一网通办”“线上人工帮办”工作时段专业帮办,工作人员1分钟内首次响应,持续完善“小申”智能问答知识库,提高智能客服“小申”服务水平;线下加强“店小二”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领导干部帮办和工作人员帮办相结合的机制,全力破解企业群众办事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推进“一网通办”24小时自助终端进园区、进楼宇、进社区,把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优化杨浦“创业地图”功能,汇聚更多创业园区、服务机构等要素信息,为企业提供“链家式”服务。加快推进区各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综合窗口改革。

  4.畅通政企沟通渠道。用好青年企业家“早茶会”、中小企业服务热线等各类政企沟通平台,健全畅通便捷的政企互动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入开展“促发展、保安全”大走访、大排查工作,强化企业诉求协调保障机制,一体推进区领导重点服务、部门专业服务、街道综合服务,着力提高政策供给的集成性、推送的精准性、落实的穿透性,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人才招引难、产业链断供等突出共性问题。发挥街道属地优势,做实做强街道服务经济职能,分层分级建立“一对一”服务专员制度,实现网格化服务模式全覆盖。

  (四)全链条优化市场法治环境,当好“全程护航者”

  1.拓展信用智慧监管。推进“互联网+”“信用+”综合监管改革,加强监管数据归集共享和应用,建立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链,强化食品、药品、疫苗、环保、安全等领域监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深度融合,完善分级分类“信用+智慧”监管。在医疗、教育、工程建设等行业,推进执业诚信体系建设。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整体效能,以“高效管好一件事”为目标,在预付式消费、学科类培训、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建设项目、危化品安全、食品安全等领域,落实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

  2.深化包容审慎监管。针对杨浦新模式、新业态企业集聚的特点,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准确适用《市场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罚清单》和《行政处罚法》相关规定,落实好轻微违法不罚和首次违法免罚制度。严格落实《关于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加强“黑名单”制度管理的指导意见》,审慎将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完善信用修复工作流程。坚持处罚和教育相结合,对于存在轻微违法行为的企业在给予免罚的同时,采取批评教育、指导约谈等措施,加强行政指导,推行“柔性执法”,引导企业增强法治意识,自觉守法合规经营。

  3.保护市场主体权益。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依法、平等、全面保护企业家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从严惩治损害企业家、创业者合法权益和强买强卖、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纠正涉产权冤错案件。规范罚款行为,全面清理取消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设定的罚款事项。开展互联网企业数据合规改革试点,在全市率先发布《企业数据合规指引》,并结合改革实践不断完善,助力新经济企业合法合规发展。

  4.提升商事审判执行质效。深化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建设。全面推进电子卷宗单套制归档改革。按照国家部署推进司法专递面单电子化改革。严格落实上海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条件和标准。深入破解“送达难”,实行企业送达地址默示承诺制,进一步缩短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周期。推进诉讼与公证全流程协同,在调解、保全、送达、调查等环节开展审判执行辅助事务协作。

  三、组织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增强整体工作合力。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强化本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领导协调机制,依托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投资发展领导小组平台,加强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和责任落实,聚焦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强化定期研究、定期调度工作机制,主动争取国家、市相关部门支持,加大跨部门、跨条线推进解决力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日常协调作用,细化任务分工,做好沟通对接。各部门要依照职责分工,配强人员力量,确保各项措施取得成效。

  2.强化数据赋能,深入建设数字政府。加快治理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大数据对政府管理、服务、运行的深度赋能,统筹深化“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设,推进市与区、部门与部门之间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应用,推动实现电子证照、政务数据地域授权和场景授权。深化区大数据资源平台建设,提升数据汇聚、治理、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能力,推进全生命周期数据治理,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效率的数据资源互通共享和深化应用。

  3.强化政策协同,形成正向叠加效应。坚持系统集成观念,建立纵横联动的政策协同机制,充分用好用足国家、市、区各项政策,研究最优对接路径,打破政策隔阂,形成政策合力。发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放大作用,整合用好各类政府投资基金资源。抓住建设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等机遇,主动争取上级政策、资源支持,释放改革试点红利。

  4.强化宣传推广,擦亮杨浦营商品牌。将营商环境宣传推介纳入全区宣传工作重点,创新运用政务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及时宣传报道杨浦营商环境最新政策、特色做法和主要成效,加大对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鼓励各部门、各街道结合实际,探索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打造各具特色的亮点工作,开展典型案例学习交流和复制推广。加强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政策宣传,推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

  5.强化督查评估,滚动推进工作落实。发挥专项督查和考核评价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建立常评常改、以评促优的常态化评价机制。组织开展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联合督查,将各部门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列入区委、区政府督查督办和全区部门重点专项考核范围。做好各类营商环境考核迎评工作,加强评价结果应用,主动对标先进,提高营商环境改革精准度和企业满意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