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奉贤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

字号:

关于印发《2024年奉贤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

沪奉府办发〔2024〕15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海湾旅游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2024年奉贤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6月1号

2024年奉贤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点

  为贯彻落实《2024年上海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点》(沪府办〔2024〕13号),协同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事中事后监管,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奉贤美、奉贤强”高质量发展,现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持续深化简政放权。严格依照全国统一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实施行政许可,科学完善行政许可实施规范和办事指南,深化行政许可事项动态管理。加强行政许可效能监督,实施行政许可实施情况年度报告制度。继续推进行政备案事项清理,建立事项合法、程序规范、服务优质的行政备案管理制度。落实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制清单管理,扩大告知承诺制覆盖的行政审批事项类型,完善容缺受理服务机制。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强化跨部门行政协助和业务协同。建立奉贤新城项目快速审批绿色通道,积极做好“五个新城”下放事项承接落地,持续争取更多精准定向放权事项。在全区41个领域实施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及“合规一码通”模式。

  2.深化拓展“一业一证”改革。健全行业综合许可制度,推动“一业一证”

  改革扩面提质,优化行业综合许可审批服务流程,推动全流程办理情形全覆盖。改进“一业一证”网上申办功能,提高申请人填报便利度。推动行业综合许可单轨制和统一有效期制度实施,逐步实现行业综合许可证“一证准营”。建立健全“一业一证”综合监管机制,选择部分“一业一证”改革行业,从经营主体视角探索整合监管内容要素,分行业制定合规经营指南,实现“一册告知”,探索“一业一查”新模式。

  3.深化经营主体登记领域改革。持续优化无纸全程电子化服务,拓展在线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业务,提升内外资企业登记智能化水平。完善企业住所标准化登记信息库,持续推进奉贤区标准化企业住所库“贤址云”建设。结合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为从事居民服务业的个体工商户提供登记地,创新支持将农村宅基地作为经营主体登记住所。依托全国统一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及“经营主体身份码”,全面推广“一企、一照、一码”应用,推出更多创新应用场景。探索推动企业登记信息变更后在有关部门业务系统中自动更新。

  4.深化工程建设领域一体化改革。聚焦施工许可与规划用地审批衔接、中介服务改革、区域评估等重点领域,深化一体化改革。持续推进用地清单制管理,巩固规划资源“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验登合一”和不动产登记改革成效。在房建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全面实行“多测合一”改革基础上,升级完善“测算合一”工作,推进公路道路类交通线性工程“多测合一”试点。深化拓展建筑师负责制试点,推进在线BIM智能辅助审查。持续提升“一个系统”(工程审批系统)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效率,深化“一个中心”(区级审批审查中心)建设。探索“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和“一般项目挖掘道路施工一件事”衔接机制。深化不动产登记“集成服务”,推行交易、税务、登记“三表合一”信息综合采集。

  二、深化高效协同监管

  1.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的指导意见,在重点行业领域整合监管规则标准,以场景应用为突破口建立综合监管机制。以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方式,两个以上部门对同一监管对象实施不同行政检查且可以同时开展的,原则上应实行跨部门联合检查,除有投诉举报、上级交办、其他机关移送等案件线索或者重点领域专项行动部署等情形外,原则上每年不得超过两次。

  2.继续强化信用监管。充分发挥信用作为事中事后监管基础依托的重要作用,完善信用评价和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加强对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的综合运用,深化“审批-监管-执法-信用”联动机制。动态调整市场监管部门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强化市场监管领域企业信用与执法检查联动,有效防范和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强化对提交虚假材料责任人的信用惩戒。落实公共信用信息分类修复制度,探索失信行为纠正信息共享、申请信息智能预填、电子印章实时调用等便利化措施。

  3.持续探索新模式监管。开展“构建与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专题调研。提供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纠纷调解、风险防范化解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覆盖“法治体检”“合规体检”,引导企业加强自身合规建设。对行业主管部门不明确、监管边界模糊、监管责任存在争议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按照领域归口、业务相近原则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主要行为特征,明确监管职责,避免出现监管空白。探索在市场监管全领域应用轻微违法违规行为记分管理,推广包容审慎、宽严有度、全区统一的可丈量监管模式。

  4.不断拓展智慧监管。推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感知、区块链等技术赋能非现场检查。积极参与打造市场监管数字化体系,深化“互联网+明厨亮灶”、电梯等智慧监管。织密“视频监控网”,拓展渣土运输智能研判等应用场景,实现对街面重点区域和道路全覆盖、全天候、全过程电子监管。全面推行农药数字化管理子系统,强化农药“进-销-用-回”闭环管理,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优化智慧环保平台建设,构建智慧环保应用场景,提升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水平。在美容美发、运动健身等预付式消费领域,设置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第一时间感知识别、预警推送、发现处置风险隐患。

  5.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进全市统一综合执法系统在区、街镇两级执法单位应用,实现对执法活动的全过程留痕、可回溯管理。涉企行政检查中试点推行“检查码”,实现“一企、一次、一码、一查”,避免随意检查、重复检查。推行行政执法移动应用程序掌上执法,在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过程中,扫描“随申码”获取企业相关证照信息,实现“一码核查”。依托“随申码”服务功能,以线上渠道向企业推送有关行政处罚决定等信息,实现“一码推送”。开展行政检查监管效能评估,对本区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发挥司法对行政的监督作用,进一步能动发挥检察建议作用。

  三、深化惠企便民举措落实

  1.持续深化“一网通办”改革。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新增、优化区级特色标杆“一件事”。聚焦产业特点、人群特征,细化主题分类,推出更多“一类事一站办”集成服务。打造“智慧好办”服务品牌,聚焦高频事项,优化智能申报和审批服务,探索智能技术审查,全面提升“首办成功率”。全面深化“两个免于提交”,持续固化提升使用电子证照免交成效。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提升线上线下智慧化、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水平。优化升级区级企业专属空间服务能级,切实满足企业实际需求。推进综合窗口系统标准化建设,实现入驻事项的规范管理和办件数据的统一汇聚、流转共享。深化企业服务事项向区政务服务中心集中,探索在区政务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人才、融资、科创、法律等专业服务。

  2.精准提升涉企政策服务效能。依托企业服务云平台升级“惠企政策一窗通”,完善“政策超市”,实现一窗总览、阅读联动、一口查询,推广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推送和申报关联,切实提升高频政策申报的便利性。深化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推动政策精准兑付,积极回应企业个性化诉求。开展涉企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探索推出重点企业“政务服务包”,将各类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渠道、办事指南等进行精准推送。进一步拓展区级“免申即享”服务覆盖面,建立政策兑付闭环管理机制,推进行政给付、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惠企政策和服务“免申即享”。

  3.大力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持续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优化劳动争议纠纷处理机制。深入推进便民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推广“阵地+人员”模式,推动就业培训、劳动调解、人才服务等业务向街镇延伸,构建区镇两级一体化服务模式。构建高品质养老服务体系,开展居家环境适老化和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改造。深入推进“向零”行动——医保服务直通车项目,推出医保服务“伴你行”,将医保服务送进村居、企业、医院。关心关爱失能老人,提升长护险办理服务水平。

  4.全面强化数字赋能政务服务。加快推进“随申码”向“城市码”迭代升级,打造“一人一码、一企一码、一物一码”全方位服务体系。深化个人服务,为用户在政务服务、看病就医、交通出行、文体旅游等场景提供便捷“一码服务”体验。加强企业服务,为各类组织、机构提供法人办事、执法监督、安全生产监管、服务政策精准送达等“一码办理”服务。完善“贤·帮办”服务体系,拓展“线上专业人工帮办”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效能,实现“1分钟首次响应,90%解决率”。持续提升“跨省通办”服务能效,扩大区域平台对接试点。打造虚拟政务服务窗口,建立规范、安全的视频交互远程受理模式,推行远程互动引导式政务服务。

  四、深化重点领域对标改革

  1.推进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落实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7.0版行动方案,持续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服务和要素保障。充分发挥各类渠道和平台作用,广泛收集企业群众诉求和问题,形成高效解决的全链条闭环机制。继续发挥营商环境“贤城体验官”和观察点作用,深化完善“真实感知、及时发现、快速响应、高效处置”工作机制。开展营商环境工作评估,及时复制推广全市各区、本区各单位经验做法,推动改革成效从案例式引领向普惠制覆盖升级。培育打造“一区一品”特色营商环境。

  2.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完善市场竞争状况评估制度,细化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政策措施的投诉举报和处理回应机制。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破除隐性门槛和壁垒,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聚焦采购人设置差别歧视条款、代理机构乱收费、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政府采购领域专项整治。深化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增量扩面,提供更多个性化市场化数据服务。推出“带押转贷抵押”服务,缓解办事企业在新旧抵押衔接中的资金压力,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

  3.提升科技创新改革合力。围绕“五个创新”,建设高质量孵化器、高能级创新平台,打造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区。深化与大学大院大所合作,加快产教融合培育和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推进质量和标准化工作,加快质量强区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培育计划,助推创新企业可持续成长。开展专利转移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完善专利转化运用服务链条。高规格承办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杭州分赛区),并举办奉贤区第二届“才聚贤城·创享未来”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推进高层次人才服务“一件事”改革试点,完善“贤才服务一码通”综合服务平台功能。

  4.支持重点区域创新发展。以新城管理事权下放为契机,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一批重大功能性导入项目落地。强化东方美谷“孵化加速器”的品牌效应和“美谷美购·跨境购”品牌建设。加快新能源汽车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和推广应用,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圈。推进“数字江海”区域开发,建设数字孪生平台,启动以边缘计算中心、存储中心为载体的数字化赋能平台建设。建设电子化学品专区和医药化学品中试基地,打造化学新材料产业集聚新高地。建设“东方美谷·生命信使”基因药物产业基地、杭州湾开发区“化工新材料”诚信示范园。

  五、强化保障措施

  1.夯实主体责任。突出整体政府理念,强化组织领导,加大统筹力度,构建各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完善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运行机制,积极统筹力量配备,扎实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2.完善沟通机制。多渠道听取企业群众的意见建议,依托媒体、商会、协会、高校等社会各方力量,广泛接受社会评价和监督,及时将社会主体反映的共性问题转化为具体政策,加快解决企业群众合理诉求,努力提高改革的覆盖面和可及性。

  3.加强考核宣传。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列入年度绩效考核。通过信息简报征集、典型案例宣传,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改革氛围,持续提升相关改革举措的实施效果,不断提高企业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