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相关单位:
《浦东新区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推进落实。
特此通知。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
2023年7月13日
浦东新区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方案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按照《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的总体部署,依托浦东新区丰富的科创资源优势、深厚的硬核产业基础以及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环境,全力做强创新引擎,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新动能,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全球高端产业创新资源配置枢纽,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愿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面建设高水平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战略要求,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围绕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等重点领域,以建立完善浦东新区现代产业体系为主要目标,以驱动前沿技术策源和培育未来科技企业为主攻方向,以构建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科技创新生态为重要支撑,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引领区。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足当下、谋划未来。按照全市未来产业发展总体部署,立足浦东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硬核产业等基础,发挥科学平台、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等集聚优势,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前瞻谋划浦东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引领。充分解放思想,主动谋划和引导未来产业发展,积极探索适应前沿技术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与制度政策突破,营造科学家敢想、企业家敢为、金融机构敢投的创新创业氛围。
坚持人才为先、生态为重。汇聚天下英才,重视未来技术领域的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引育,鼓励形成“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建立完善未来产业全链条的孵化加速机制,促进未来产业集聚发展。
坚持需求牵引、场景驱动。以国家战略要求和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重点围绕市场需求相对明确的产业领域,聚焦前沿基础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基础设备材料等布局,积极培育未来技术与产业的应用场景,推动未来产业加速突破。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建立完善浦东未来产业基本框架,构建起未来技术创新底座和未来产业孵化孕育的土壤环境;到2030年,全面构建浦东新区未来产业领先优势,汇聚一批领军人才、形成一批原创成果、培育一批旗舰企业,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产业集群,未来产业的产值规模达到3000亿元左右;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引领区,成为上海乃至国家参与世界未来产业竞争的名片。
打造未来前沿技术策源地。到2030年,未来前沿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立完善面向未来颠覆性科技的国家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设立2-3家未来技术学院,培育5个左右未来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一批创新联合体和新型研发机构,实现一批0-1的原创性、颠覆性、引领性科技成果。
打造未来全球英才汇聚地。到2030年,瞄准未来产业技术前沿,引进一批全球顶尖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培育一批未来产业战略科学家,建立完善汇聚全球英才的事业平台。
打造未来产业集群引领区。到2030年,未来产业集群优势突出,打造5个未来产业集群,推动3-5家领军企业向未来产业布局,培育8-10家生态主导型企业,打造40家左右企业技术中心,培育300家左右高新技术企业,形成链主企业牵引、骨干企业支撑、中小微企业集群发展态势。
打造未来创新生态示范区。到2030年,未来产业技术转化能力显著提升,打造5-7个未来产业先导区,打造一批未来产业加速园,建设一批未来产业领域的概念验证平台和高质量孵化器,形成15-20个综合性应用场景,形成一批未来产业技术标准。
二、未来产业新赛道与技术新方向
顺应全球前沿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把握全市未来产业的总体战略部署,结合浦东科技与产业基础优势,围绕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等五大领域15个细分赛道,构建浦东未来产业集群。
(一)未来信息
未来芯片。前瞻布局光子芯片、量子芯片、类脑芯片、生物芯片等新一代芯片技术方向,支持相关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通用处理器(CPU)、图像处理器(GPU)、RISC-V芯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存算一体化芯片等一批高端通用电子芯片。重点聚焦光刻、刻蚀等芯片制造前道核心设备和先进封装测试设备研发攻关。加强核心零部件和材料产业化突破。推动碳化硅、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布局。
未来通信。加快突破低成本高集成卫星设计研制、组网发射和可重复使用技术,积极布局低轨卫星宽带通信系统网络控制、激光星间链路、一体化星载综合电子系统、星载遥感载荷与智能数据处理、地面智能终端、通导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产品,推动6G芯片、太赫兹传输器件、高功率光电子器件等关键器件协同攻关,前瞻布局6G核心技术和核心标准。支持卫星数据共享共用,推动卫星通信、北斗导航、遥感融合应用。
量子科技。支持量子通信、测量以及计算等前沿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攻关量子材料与器件设计、多自由度量子传感、光电声量子器件等技术。重点发展量子通信,开展量子通信芯片、量子密钥分发器、量子路由器、量子交换机等量子通信关键设备研究,搭建量子信息与网络相结合的新型网络架构,推动量子通信融入国家通信体系。加快量子测量设备研制,培育量子计算产业生态。
(二)未来健康
脑机接口。加快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应用与产业化,加强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研发攻关,推动脑机融合技术、类脑芯片技术、新型脑研究技术、神经界面技术等核心技术创新突破。推动类脑芯片、类脑微纳光电器件、类脑计算机、神经接口、智能假体、电极材料等核心设备和材料研发创新。加强脑机接口应用场景的探索。
精准医疗。加速攻关原创靶点、临床级病毒载体、基因测序、分子诊断、干细胞疗法、免疫疗法等核心技术,推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核酸疫苗及药物、溶瘤病毒等产品研发转化以及CAR-T产品布局。支持质子重离子治疗、精准放疗、微针给药等颠覆性治疗方式发展。鼓励关键物料、重要设备耗材、精密科研仪器等研发生产,支持建立高通量测序仪器应用场景。
合成生物。攻关基因读写、编辑、合成、组装和存储等底层关键核心技术,完善菌株设计改造、工艺开发、产品孵化、小试中试、工业化量产等产业链布局,加速合成生物科技创新成果落地。打造基于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算法算力、大数据等技术的核心装备支撑系统与化合物自动合成系统。推动合成生物技术在生物制药、医疗美容、生物合成材料、生物能源、微生物菌株试验等领域的应用转化。
(三)未来智能
智能计算。推动超大模型智能计算突破,培育智能计算自主框架和算法平台。推动知识增强、跨模态统一建模、提示学习、持续学习、模型蒸馏、稀疏化等超大模型技术突破。支持超大模型在生成式AI、深度学习、机器视觉、语音识别、人机交互等领域创新应用。支持“算力资源+算法工具+通用算法模型”的一体化AaaS智算平台建设。
通用AI。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性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和控制软件的开发应用。支持AI+药物研发,推进AI技术在化合物筛选设计、蛋白组学、基因组学与转录组学等多个药物研发环节应用。支持具有泛化知识、动态学习和自主规划的通用AI模型建设,深化模型在城市治理、生物安全预警等领域部署应用。
机器智能体。加强高端医疗机器人、特色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服务机器人布局,推动多模态人机交互、情感计算、控制器、伺服电机、激光雷达、3D视觉、一体化关节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腔镜手术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发展,拓展新一代移动复合机器人、软体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空间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虚实交互。鼓励元宇宙场景建设,推动虚实交互核心技术创新和前沿终端产品开发。推动近眼显示、感知交互技术、渲染计算技术、云内容制作分享技术等突破,推动XR终端产品和应用软件开发,支持虚实交互在游戏娱乐、社交互动、教育培训、远程医疗和工业制造等领域的场景应用。
(四)未来能源
先进核能。加快商业化先进核能技术攻关,开展新型小堆、先进压水堆、超高温气冷堆、快堆等装备研制以及新型核工程材料研发应用,支持耐高温新材料、事故容错燃料以及高熵合金材料等研发与生产,推动超高温气冷堆产业化。加快推动高温超导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研发,开展新型核聚变能源系统技术预研,推进核能小型化技术验证,开展多能融合示范应用。
新型储能。聚焦电化学储能,重点布局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储能和氢储能,攻克新型储能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碳材料、隔膜等关键材料国产化进程。突破大容量固态电池构建技术,支持氧化物、硫化物以及聚合物等固态电池电解质技术攻关,加强对高比容量正极材料、纳米锂合金复合物负极材料等关键材料的研发,推动固态电池的工程化应用和规模化量产。支持氢燃料电池技术和材料创新,重点突破碳纸、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关键基础材料,提升氢燃料电池系统集成能力,发展大功率长寿命氢燃料电池。
(五)未来空间
深海探采。开展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极地作业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推动深海载人潜水器、深海空间站、水下机器人、极地智能运载等运载装备的研制。推动深水和超深水大型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PSO)、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大型液化天然气浮式生产储卸装置(LNGFSO)及上部模块等生产平台设计建造核心关键技术攻关。
空天利用。支持液氧甲烷火箭发展和市场应用,加强火箭回收技术研发,加快大型载人火箭技术发展。推动在轨制造与维修设备研制,发展太阳能电池阵列、天线、光学系统等大型空间设施在轨组装技术,探索面向空间超大型天线结构的在轨增材制造。发展废弃卫星捕获清理、推进剂补加技术等可维修航天器技术。
未来交通。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开展复杂系统体系架构、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控制等前瞻技术攻关,推动具备高度自动驾驶功能(L4级及以上)汽车在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攻关航空动力材料、航空发动机核心技术,研制超音速、翼身融合等新一代商用飞机,推动氢电池、氢涡扇等氢能飞机技术验证示范。支持研制100米超低空域、1000米低空域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探索建设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电动飞机、通航飞机、商业客机的立体空中交通网络。
三、优化未来产业空间布局
按照统筹规划、集群成势、差异布局、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置集群、国家实验室体系、顶尖科学家论坛等科学平台打造未来科技策源核,支持张江、临港两大未来产业先导区全面提升功能,支持金桥、外高桥打造未来产业集聚区,规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特色园区和未来产业加速园,形成“创新核-先导区-集聚区-特色园-加速园”的多层次发展格局。
(一)构建未来科技创新核
依托浦东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优势,重点集聚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建立完善以国家实验室为核心引领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形成大学+大平台+大设施的集群创新效应,打造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和未来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策源地。发挥全球顶尖科学家论坛平台作用,高标准建设顶尖科学家社区,汇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建设一批世界顶尖的实验室、研究机构以及孵化转化平台,打造全球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
(二)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支持张江建设以“创新策源”为引领的未来产业先导区,升级为国家级未来产业示范区,构筑未来芯片战略支撑、未来健康前瞻引领、未来智能融合赋能、未来能源材料交叉迭代的未来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中国药谷、中国硅谷、中国智谷”和绿色低碳示范园等未来产业品牌地标,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未来产业创新策源核。支持临港建设以“硬核科技”为核心的未来产业先导区,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开放优势和前沿产业集群优势,以国际开放创新为引领,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依托“AI创新港、东方芯港、信息飞鱼、大飞机园、动力之源”等产业载体,重点布局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信息、未来能源、未来空间等重点领域。
(三)打造未来产业集聚区
支持金桥打造以未来信息为引领的未来智造集聚区,做优做强“未来车、智能造、大视讯”等三大硬核产业,加快建设新一代通信技术未来产业加速园,布局第三代半导体,结合未来汽车产业升级,加强与张江科学城的联动发展,促进先进芯片、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等技术融合,加快培育未来智能、未来通信、未来能源等产业新赛道。支持外高桥打造以未来健康为主题的未来产业集聚区,支持外高桥打造以未来健康为主题的未来产业集聚区,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跨境政策优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强化跨境研发生产先行区功能,全面提速细胞和基因治疗全流程、一体化合同定制研发生产(CDMO),打造面向全球的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等精准医疗跨境创新发展高地。
(四)布局未来产业特色园
未来5-10年,浦东新区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产业特色园区和加速园。未来信息领域,支持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上海集成电路材料创新园、临港新片区东方芯港等加强未来芯片布局、塑造“中国硅谷”品牌;支持临港新片区聚焦微小卫星动力、卫星互联网、空间技术应用等领域打造国家卫星产业重要基地;支持金桥加快推进新一代通信技术创新发展和全球生态系统建设。未来健康领域,支持张江细胞与基因产业园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创新中心和产业化高地;支持老港地区打造合成生物特色产业园区;支持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张江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张江总部园等前瞻布局未来健康赛道;支持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国际医疗器械智造基地建设成为服务国内国际市场的全球医疗器械智造集聚地;支持上海自贸壹号生命科技产业园打造新型医疗产业高地。未来智能领域,支持张江人工智能岛打造未来智能产业创新策源地和应用场景最佳实践区;支持张江机器人谷打造机器智能体前沿产业集群;支持张江数链(元宇宙)特色产业园区成为国际领先的虚实交互产业基地;支持“滴水湖AI创新港”重点落地未来智能终端产品、智能硬件研发制造项目。未来能源领域,支持世博园区央企总部基地集聚核能及其他先进能源龙头企业和研究院所,打造先进核能与新型能源总部集聚区;支持张江高科技园区北区和南区布局氢能和新型储能,推动以氢能、固态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领域的龙头企业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氢能和新型储能特色园区,依托临港动力之源建设新型储能特色园区。未来空间领域,支持大飞机园集聚大飞机总装配套“7+2”集群核心企业,打造全球民用航空产业引领区,聚焦航空动力、航天动力、未来空中交通等领域,建设若干产业生态集聚的精品微园。
四、完善未来产业创新生态
(一)实施科学强基工程,打造未来产业创新策源高地
着眼于未来产业科技长远发展,充分调动全区各类科学研究机构和设施平台作用,强化基础研究策源引领,成为未来产业的创新源头。
强化重大科学平台策源引领。发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用,支持面向未来的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实验,培育一批前沿性、颠覆性未来技术成果。发挥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李政道研究所等顶尖科研机构等作用,开展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等领域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研究。
强化大学与科研院所主体地位。支持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等加强未来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等研究,探索给予科研团队长期、稳定和集中的经费支持。组建未来技术学院、未来产业创新学院等创新组织。
发挥战略科学家的“引路”作用。依托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和浦东院士活动中心等平台,探索建立浦东战略科学家咨询委员会,定期组织国内外科学家为浦东未来科技产业发展方向进行把脉。
(二)实施群智赋能工程,打造未来产业孵化转化高地
围绕未来产业细分赛道,打通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创新全链条,推动科创成果顺利走向市场。
建设一批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心。支持大学、科研院所、科技企业、投资机构等建设未来产业领域的概念验证中心,提供科技成果评估、技术可行性分析、工程样机生产、小批量试制、商业评价等概念验证服务。
建设一批未来产业领域的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以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为引领,联动大科学设施、高校院所、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机构,完善技术、金融、政策、人才等创新要素支持举措,支持颠覆性技术探索、推进关键技术突破,培育未来产业领域的硬核企业。
建设一批未来产业高质量孵化器。支持大学、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科技龙头企业等独自或联合设立未来产业孵化器,鼓励存量孵化器加强未来产业孵化力度,孵化一批未来产业细分领域的高科技企业。探索在陆家嘴、世博等商务楼宇密集区域布局未来产业孵化器的机制模式与政策创新。
建设一批未来产业中试基地。鼓励产业园区探索利益相关方参股共建运营机制,建立一批设施齐全、水平一流、符合未来产业定位的产业中试基地,提供中试研发、工艺验证、中试熟化等服务,加快未来技术市场化进程。
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加速园。瞄准未来产业细分领域,以市级特色产业园区为主力,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加速园,支持未来产业领域的初创型企业集聚发展,遴选一批具有产业爆发力的未来技术成果,加快推动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强化国资平台的赋能作用。支持国有企业深度参与未来产业发展,在概念验证平台、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高质量孵化器、加速器、产业中试基地以及创投基金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三)实施企业引育工程,打造未来产业先锋企业高地
构建未来产业领域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快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大中小企业融通的未来产业生态。
树立一批生态主导型企业标杆。围绕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和细分赛道,重点打造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产业链带动能力以及市场引领作用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引导政策资源向生态主导型企业聚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
打造一批“未来之星”。建立完善未来潜力企业动态培育库,重点培育一批未来产业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以及独角兽企业,打造一批未来产业细分领域的“未来之星”。
培育一批“种子企业”。坚持“科产投”联动、“投育”联动,建立“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联动的项目培育机制,大力培育未来产业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建设适合初创企业发展的高性价比空间载体,完善初创企业的孵化培育机制,培育一批未来产业领域的“种子企业”。
深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以及上下游企业等组建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围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展协同创新,鼓励大企业开放共享仪器设备、试验场地、脱敏数据库等资源,赋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四)实施人才夯基工程,打造未来产业人才引领高地
聚焦基础学科及前沿交叉领域,加快集聚面向未来科技前沿的顶尖科学家和高层次人才,重点培养跨界复合型人才以及青年科技人才,打造未来产业人才高地。
引进国际科技领军人才。发挥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和浦东院士活动中心等聚才作用,搭建与国内外顶级科学家对话的平台,汇集一批全球科技前沿领域的科学家。面向全球科技人才发布浦东未来技术“揭榜挂帅”重点项目,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科研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
培育跨界复合型人才。加强跨界复合型人才培养,支持大学设立交叉融合学科,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等共建未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科技人才。围绕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加大对青年科学家的科研项目支持力度,给予青年人才更多国际交流学习机会,培育一批“黑马型”青年科技创新人才。
用好“1+1+N”人才政策。围绕未来产业领域的战略科学家、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以及重点产业领域紧缺人才等,完善人才引进资助、人才落户支持、安居支持、教育医疗服务、通行和工作便利等一揽子激励措施。
(五)实施生态护航工程,打造未来产业开放生态高地
坚持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构建符合创新规律和市场规则的未来产业创新生态体系。
发挥基金赋能作用。鼓励新区产业引导基金和各类政府专项资金加强对未来产业领域的投资倾斜和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市级创业投资引导和天使投资基金等支持,引导风险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支持企业通过科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上市融资。
夯实未来基础设施。加快5G 网络深度覆盖,探索6G试验网试点,推进通导一体卫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面向应用的边缘计算节点布局,有序推进未来产业领域的数据中心、数据库平台等建设,支持储能电站、新能源充电桩、加氢站等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应用示范高地。布局早期验证场景,研究论证未来技术可行性。布局融合试验场景,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建设中试基地和验证平台,实施跨界融合示范工程。布局综合推广场景,以大规模示范推动产业爆发式增长。推动一批未来社区、未来工厂、未来医院、未来商业等示范场景,打造未来产业试验场。
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引导企业、科研机构等在实施未来产业项目时推进同步部署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推广,加快新技术产业化步伐,鼓励龙头企业或行业组织等开展未来产业基础共性、行业应用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制定,推动市场主体在未来产业领域制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用好全球资源、全球人才以及全球市场,开展未来产业前沿技术攻关、技术示范应用,举办未来产业领域的国际高端会议论坛和创新创业赛事。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加强市区协同发展,争取市级层面未来产业的重点项目、重大平台、重要资源、重磅活动等落地浦东。进一步优化区内工作机制,强化组织协调,科经委、发改委、国资委等各相关部门及各区域管理局、镇加强统筹协调、合力推进。完善沟通机制,定期跟踪任务进展情况,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改革创新
以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引领区和综合改革为契机,用好浦东新区立法权,推动未来产业技术领域的法律法规调整和重大制度创新,探索基因编辑、脑机接口等伦理安全制度,积极推动国家事权调整和相关法制突破,进一步放宽外资在人体干细胞、基因技术等领域开发应用。探索面向未来产业的基础研究、创新组织形式、人才松绑、创新容错机制等改革试点,建立常态化的政企创新咨询制度,在科研项目遴选支持中引入产业、金融人士参与。
(三)加强资源保障
加大未来产业领域创新资源优化布局与统筹利用,建立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项目孵化、小试中试、规模化生产、应用场景等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加大对未来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引导财税、投融资、用地、人才等政策资源向未来产业领域倾斜。完善未来产业发展的人才服务环境,发挥“1+1+N”人才政策作用,加大对人才安居、教育医疗服务的支持保障力度。进一步支持适用未来产业发展的土地混合开发与空间复合利用,加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支撑未来产业发展。
(四)加强监测评估
按照全市未来产业统计监测工作部署,结合浦东未来产业细分领域,探索建立完善未来产业统计监测体系,跟踪监测产值规模、重点区域、代表企业、创新平台、研发投入、创新产品、专利申请、人才集聚等情况。建立浦东未来产业年度任务分工落实、定期评价、科学监测和反馈调整机制,定期跟踪重点任务进展,对推进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对存在问题及时研究协调解决,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浦东新区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方案》任务分工表
序号 |
重点任务 |
具体任务 |
责任部门 |
完善未来产业创新生态 |
|||
1 |
(一)实施科学强基工程,打造未来产业创新策源高地 |
发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用,支持面向未来的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实验,培育一批前沿性、颠覆性未来技术成果。发挥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李政道研究所等顶尖科研机构等作用,开展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等领域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研究。 |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 张江管理局、区科经委 |
2 |
支持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等加强未来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等研究,探索给予科研团队长期、稳定和集中的经费支持。组建未来技术学院、未来产业创新学院等创新组织。 |
区科经委、区发改委、区教育局、区财政局 |
|
3 |
依托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和浦东院士活动中心等平台,探索建立浦东战略科学家咨询委员会,定期组织国内外科学家为浦东未来科技产业发展方向进行把脉。 |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 区科经委、区科协 |
序号 |
重点任务 |
具体任务 |
责任部门 |
4 |
(二)实施群智赋能工程,打造未来产业孵化转化高地 |
支持大学、科研院所、科技企业、投资机构等建设未来产业领域的概念验证中心,提供科技成果评估、技术可行性分析、工程样机生产、小批量试制、商业评价等概念验证服务。 |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 区科经委、区国资委、各管理局及相关镇 |
5 |
以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为引领,联动大科学设施、高校院所、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机构,完善技术、金融、政策、人才等创新要素支持举措,支持颠覆性技术探索、推进关键技术突破,培育未来产业领域的硬核企业。 |
区科经委、区金融局、区财政局、各管理局及相关镇 |
|
6 |
支持大学、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科技龙头企业等独自或联合设立未来产业孵化器,鼓励存量孵化器加强未来产业孵化力度,孵化一批未来产业细分领域的高科技企业。探索在陆家嘴、世博等商务楼宇密集区域布局未来产业孵化器的机制模式与政策创新。 |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 区科经委、各管理局及相关镇 |
|
7 |
鼓励产业园区探索利益相关方参股共建运营机制,建立一批设施齐全、水平一流、符合未来产业定位的产业中试基地,提供中试研发、工艺验证、中试熟化等服务,加快未来技术市场化进程。 |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 区科经委、区国资委、各管理局及相关镇 |
|
8 |
瞄准未来产业细分领域,以市级特色产业园区为主力,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加速园,支持未来产业领域的初创型企业集聚发展,遴选一批具有产业爆发力的未来技术成果,加快推动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 区科经委、各管理局及相关镇 |
|
9 |
支持国有企业深度参与未来产业发展,在概念验证平台、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高质量孵化器、加速器、产业中试基地以及创投基金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
区国资委、区科经委、区金融局 |
序号 |
重点任务 |
具体任务 |
责任部门 |
10 |
(三)实施企业引育工程,打造未来产业先锋企业高地 |
围绕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和细分赛道,重点打造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产业链带动能力以及市场引领作用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引导政策资源向生态主导型企业聚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 |
区科经委 |
11 |
建立完善未来潜力企业动态培育库,重点培育一批未来产业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以及独角兽企业,打造一批未来产业细分领域的“未来之星”。 |
区科经委、各管理局及相关镇 |
|
12 |
坚持“科产投”联动、“投育”联动,建立“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联动的项目培育机制,大力培育未来产业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建设适合初创企业发展的高性价比空间载体,完善初创企业的孵化培育机制,培育一批未来产业领域的“种子企业”。 |
区科经委、区金融局、区国资委、各管理局及相关镇 |
|
13 |
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以及上下游企业等组建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围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展协同创新,鼓励大企业开放共享仪器设备、试验场地、脱敏数据库等资源,赋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
区科经委、区国资委 |
|
14 |
(四)实施人才夯基工程,打造未来产业人才引领高地 |
发挥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和浦东院士活动中心等聚才作用,搭建与国内外顶级科学家对话的平台,汇集一批全球科技前沿领域的科学家。面向全球科技人才发布浦东未来技术“揭榜挂帅”重点项目,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科研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 |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 区人才办、区科经委 |
15 |
加强跨界复合型人才培养,支持大学设立交叉融合学科,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等共建未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科技人才。围绕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加大对青年科学家的科研项目支持力度,给予青年人才更多国际交流学习机会,培育一批“黑马型”青年科技创新人才。 |
区人才办、区教育局、区科经委 |
|
16 |
围绕未来产业领域的战略科学家、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以及重点产业领域紧缺人才等,完善人才引进资助、人才落户支持、安居支持、教育医疗服务、通行和工作便利等一揽子激励措施。 |
区人才办、区人社局、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委、区科经委、各管理局 |
|
17 |
(五)实施生态护航工程,打造未来产业开放生态高地 |
鼓励新区产业引导基金和各类政府专项资金加强对未来产业领域的投资倾斜和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市级创业投资引导和天使投资基金等支持,引导风险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支持企业通过科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上市融资。 |
区金融局、区国资委、区科经委 |
18 |
加快5G 网络深度覆盖,探索6G试验网试点,推进通导一体卫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面向应用的边缘计算节点布局,有序推进未来产业领域的数据中心、数据库平台等建设,支持储能电站、新能源充电桩、加氢站等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 区科经委、区建交委、区发改委、各管理局 |
|
19 |
布局早期验证场景,研究论证未来技术可行性。布局融合试验场景,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建设中试基地和验证平台,实施跨界融合示范工程。布局综合推广场景,以大规模示范推动产业爆发式增长。推动一批未来社区、未来工厂、未来医院、未来商业等示范场景,打造未来产业试验场。 |
区科经委、区商务委、区发改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教育局、各管理局 |
|
20 |
引导企业、科研机构等在实施未来产业项目时推进同步部署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推广,加快新技术产业化步伐,鼓励龙头企业或行业组织等开展未来产业基础共性、行业应用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制定,推动市场主体在未来产业领域制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用好全球资源、全球人才以及全球市场,开展未来产业前沿技术攻关、技术示范应用,举办未来产业领域的国际高端会议论坛和创新创业赛事。 |
区市场监管局、区科经委 |
序号 |
重点任务 |
具体任务 |
责任部门 |
保障未来产业推进实施 |
|||
21 |
(一)加强组织保障 |
加强市区协同发展,争取市级层面未来产业的重点项目、重大平台、重要资源、重磅活动等落地浦东。 |
区科经委、区发改委 |
22 |
进一步优化区内工作机制,强化组织协调,加强统筹协调、合力推进。 |
区科经委、区发改委、区国资委、各管理局及相关镇 |
|
23 |
完善沟通机制,定期跟踪任务进展情况,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 |
区科经委、区发改委、区国资委、各管理局及相关镇 |
|
24 |
(二)加强改革创新 |
以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引领区和综合改革为契机,用好浦东新区的立法权,推动未来产业技术领域的法律法规调整和重大制度创新,探索基因编辑、脑机接口等伦理安全制度,积极推动国家事权调整和相关法制突破,进一步放宽外资在人体干细胞、基因技术等领域开发应用。 |
区发改委、区科经委、区司法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管局 |
25 |
探索面向未来产业的基础研究、创新组织形式、人才松绑、创新容错机制等改革试点,建立常态化的政企创新咨询制度,在科研项目遴选支持中引入产业、金融人士参与。 |
区发改委、区人才办、区科经委、区教育局、区金融局 |
序号 |
重点任务 |
具体任务 |
责任部门 |
26 |
(三)加强资源保障 |
加大未来产业领域创新资源优化布局与统筹利用,建立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项目孵化、小试中试、规模化生产、应用场景等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加大对未来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引导财税、投融资、用地、人才等政策资源向未来产业领域倾斜。 |
区科经委、区规资局、区知识产权局、区财政局、区金融局、区国资委、区人才办 |
27 |
完善未来产业发展的人才服务环境,发挥“1+1+N”人才政策作用,加大对人才安居、教育医疗服务的支持保障力度。进一步支持适用未来产业发展的土地混合开发与空间复合利用,加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支撑未来产业发展。 |
区人才办、区科经委、区规资局、区发改委、区建交委 |
|
28 |
(四)加强监测评估 |
按照全市未来产业统计监测工作部署,结合浦东未来产业细分领域,探索建立完善未来产业统计监测体系,跟踪监测产值规模、重点区域、代表企业、创新平台、研发投入、创新产品、专利申请、人才集聚等情况。 |
区统计局 |
29 |
建立浦东未来产业年度任务分工落实、定期评价、科学监测和反馈调整机制,定期跟踪重点任务进展,对推进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对存在问题及时研究协调解决,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
区科经委 |